山水峡江,滋养宜昌好人土壤;千年古城先贤辈出,延续了宜昌崇德向善向上的血脉传承。在宜昌的街头巷尾,凡人善举时刻都在上演,让这座城市充满温情和大爱,形成名扬全国的“宜昌现象”。“好人之城”,也成为这座城市的响亮名片。
一个好人,感动一座城;一座“好人之城”,温暖每一个人。宜昌,从“好人现象”到“好人效应”,正在实现“宜昌好人”向“宜昌人好”的蝶变跃升。
“倒春寒”气温骤降,但抵不过人心温暖。3月19日下午五点多钟,正值晚高峰,一位年迈的老人迷路误入车流之中,十分无助。好在有热心车主和民警的及时帮助,老人得以顺利回到家人身边。
支持一线疫情防控,12月26日,94岁高龄的李道新老人向西陵区红十字会捐赠积蓄1万元,为战“疫”奉献爱心。
12月22日,《宜昌新闻》报道了爱心企业:宜昌人福为宜昌市捐赠抗疫药品的新闻。12月23日,各地困难群众已陆续开始收到爱心药品。12月底以前,宜昌市还将集中开展送政策、送健康、送温暖“三送”活动,为困难群体纾困解难。
在宜昌,一家药房购进了2万片退烧药布洛芬片,老板桂玉华做出了一个决定,他要将这些药片免费发放给那些急需的市民。
在宜昌,从来不缺乏见义勇为的热心肠。11月25日,一名男子在猇亭织布街附近的江边落水。危急时刻,出警民警和热心市民齐齐伸出援手,将男子救上岸。
8月28日下午,一名老人在城区三江护坡边不慎落水,老人虽然死死抓住了江中的水位观测柱,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,但靠他自身的力量,已经无法回到岸边了。危急时刻,4名巡逻经过的特警,结成人梯展开救援。
无论是在抗击疫情前方,还默默坚守在背后,每一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。比如,有老党员热心捐款,有爱心商家送奶茶,大家用暖心举动,为防疫注入温暖力量。
这两天全国各地大幅度降温,宜昌也不例外。不过,天气虽然很冷,但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与温暖相遇。2月10日早高峰期间,在城区北山坡路段,一辆越野车因为燃油耗尽,在路中间突然“趴窝”停了摆。所幸,几名交警和热心路人及时伸出援手,合力将车推到了附近的安全区域。
2月5日晚上,一位市民在观看焰火时,突发身体不适,同在附近观赏焰火的市民以及值守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,马上为老人提供帮助,让他得到了及时救治。
1月31日凌晨,至喜长江大桥三江桥段,一名年仅20多岁的男子意欲轻生,路过群众发现后立即报警,民警迅速赶到现场。
沙滩散落垃圾,不仅有碍“颜值”,也对环境造成影响。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,1月31日下午,200余名志愿者来到维多利亚沙滩捡拾垃圾,共守一江碧水。
罗长姐、薛传根、刘发英…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,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,从峡江之畔传颂全国,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,也让宜昌有了“好人之城”的美誉。近日出版的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宜昌,以《三峡“好人之城”》为题,探寻这座文明之城、好人之城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。